首页 > 写作 >

生物学硕士横店“漂”:投千份简历无果后的生存突围

发布时间:2025-08-09 14:57:45来源:
2025年8月,横店影视城迎来一位特殊“横漂”——26岁的鱼尾(化名),这位刚从皖北师范大学毕业的生物学硕士,在投递千余份简历无果后,选择以群演身份开启人生新篇章。从实验室到片场,从显微镜到摄像机,这场职业转型背后,是当代青年在就业困境中的无奈突围,也是对“学历与生存”命题的深刻叩问。

千份简历背后的就业困局

鱼尾的求职之路堪称“地狱模式”。自2025年4月起,他通过各大招聘平台投递超千份简历,目标岗位集中在生物医药研发、细胞培养等技术领域,薪资预期设定在底薪8000元加双休。然而,现实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:

  • 专业壁垒高企:生物专业素有“四大天坑”之称,鱼尾虽拥有硕士学历,但缺乏实习经历和项目经验,在简历筛选环节屡屡碰壁。他曾获得一份细胞培养员工作,却因“单双休”制度放弃;另一份销售岗位虽符合薪资要求,但与技术理想背道而驰。
  • 学历通胀加剧:鱼尾坦言,2022年本科毕业时,生物专业起薪尚有4000-5000元,但硕士毕业后,企业反而更看重“即战力”,高学历反而成为负担。他感叹:“学了7年生物,最后连个技术岗都找不到。”
  • 考公考编失利:鱼尾曾寄希望于体制内,但国考、省考均因准备不足落败,事业编考试成为他最后的“退路”。

横店:生存与尊严的妥协场

在杭州民宿辗转两日后,鱼尾将目光投向横店。这座被称为“东方好莱坞”的小城,以其低门槛、高流动性成为就业困境者的“避风港”。

  • 日结270元,时间自由:鱼尾的群演工作底薪270元/天,超时加付135元,月接10-11次戏即可挣够3000元。他坦言:“比进工厂自由,比送外卖省成本(无需车辆),剩下的时间还能备考。”
  • 角色百态,生存至上:从“太监”到“修仙弟子”,从“百姓”到“宾客”,鱼尾的戏路横跨古装与现代。他回忆,某次凌晨3点化妆,在烈日下暴晒6小时,仅获得“背景板”角色,但依然坚持:“演就完了,有些时候根本没用上你,但钱照发。”
  • 高学历的孤独:横店群演中,本科生常见,硕士生却仅鱼尾一人。他自嘲:“我不把自己当研究生看,就把自己当成一个人,能养活自己就行。”这种“脱下孔乙己长衫”的豁达,背后是现实的无奈。

社会镜像:学历、就业与身份焦虑

鱼尾的故事迅速引发全网热议,其背后折射的社会矛盾值得深思:

  • 教育回报率失衡:鱼尾的7年求学投入与就业回报形成鲜明反差,暴露出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错位。数据显示,2025年生物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较2022年下降12%,而考研人数却同比增长18%,形成“学历内卷”闭环。
  • 灵活就业的双重性:横店群演、外卖骑手、网约车司机等灵活职业,既为年轻人提供了生存缓冲带,也暗含“技能贬值”风险。鱼尾坦言:“当群演没什么技术含量,但总得先活下去。”
  • 身份认同的撕裂:鱼尾的母亲曾质疑:“读那么多书还是找不到工作?”这种质疑背后,是传统社会对“高学历=高收入”的固化认知。而鱼尾的选择,则是对这种认知的隐性反抗。

未来:在妥协中寻找出路

尽管当前以群演为生,但鱼尾并未放弃专业理想。他每日利用空闲时间备考事业编,同时关注生物医药行业动态。对于未来,他表现出矛盾心态:“一方面希望安稳下来,当大专老师;另一方面又想出去冲一冲,比如去生物科技公司。”

鱼尾的经历,是千万普通青年就业困境的缩影。当“学历贬值”成为常态,当“专业对口”成为奢侈,或许正如他所言:“人生活在这世上就是为了养活自己,不让自己饿死就行了。”这种朴素的生存哲学,既是对现实的妥协,也是对命运的抗争。

结语
从实验室到片场,鱼尾的转型之路充满荒诞与真实。他的故事没有励志鸡汤,只有生存的重量。当社会热衷讨论“高学历低就业”时,或许更应关注:如何让教育回归价值本位?如何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元的发展路径?毕竟,每个“鱼尾”的背后,都是一个家庭的期待,一个时代的叩问。

(责编: admin)

版权声明: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。。